Announcements
Current location: Home > Announcements > Content

Welcome Prof. De-Xian Wang to our group

信息来源:林梅金编辑 发布日期: 2023-05-12 浏览次数:


: 阴离子作用:从阴离子识别到阴离子跨膜传输

报告人王德先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所)

:  2023年05月12日(星期五)下午14:00

: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嘉锡楼413

  

报告人简介:王德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97-2003年在河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博士学位。1991-2002年工作于河北大学医学部,先后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2002-2004年于韩国仁荷大学化工系(Inha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至今,现任课题组长、研究员。王德先研究员多年来专注于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包括主客体化学、分子识别与组装、新型非共价相互作用、阴离子的跨膜传输等。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c. Chem. Res. 等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已发表论文150余篇。


报告内容:阴离子-π作用作为一种新近被认识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受到了超分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阴离子-π作用在阴离子识别、超分子组装与催化方面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我们以含缺电子三嗪环为基元的大环分子为工具,获得了电中性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经典阴离子-π作用的实验证据,揭示了阴离子-π作用的普遍性和方向性,拓展了其在阴离子识别和阴离子-π驱动的超分子自组装方面的应用。如何利用阴离子-π作用的协同性和加和性等性质实现对阴离子的高效和选择性结合、能否基于阴离子-π作用实现阴离子的选择性跨膜传输,是有意思的科学问题。本报告基于阴离子-π作用的协同性原理设计并合成了大环分子和分子笼,系统研究了它们对具有独特形状和尺寸的阴离子的识别性能,揭示了多重阴离子-π作用的协同是实现阴离子选择性的关键;利用缺电性基元构筑了仿天然氯离子通道(ClC)选择性孔道的“分子沙漏”,揭示其离子传输活性、阴离子选择性和pH响应性。



个人简历详见附件或个人网页:
http://dxwang.iccas.ac.cn/